近期,在区上领导的带领下,我局组织相关领导对武功县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考察组先后深入武功客运、出租车辆管理办公室、校区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县乡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实际查看了三个机制运作情况及取得的成果,并与武功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我们联系杨陵实际,虚心取经,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展视野,坚定了抓好杨陵交通安全管理的决心和信心。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武功县地处关中平原西部,总面积397.8平方公里,辖8镇212个行政村,总人口42万,全县境内省道S104、S107和县乡公
路、通村公路总里程达940公里,农村道路占辖区公路总里程的95.48%,各类机动车保有量达7.3万辆,驾驶人8.2万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流物流的迅猛增长,各类机动车的不断增多,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形势日益严峻。针对这一问题,他们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要求,积极实施“重点推进、难点突破、亮点培育”的交通安全管理创新工程,在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及农村班线客车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全县道路交通安全明显好转,武功县先后被评为“全国平安畅通县”、“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2011年1月18日,在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会议上,武功县作为全省唯一县区作了发言,受到吴登昌副省长的充分肯定。今年8月28日县长田一泓在全省交通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二、调研的主要经验及成效
(一)成立专职校区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实现事权优先,风险共担,分解夯实责任,校区道路交通安全实现立体化管理。
为健全校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009年1月5日,县教育局与交警大队联合组建了全省首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专职校区交通安全管理中队,加强对全县212所中小学校、幼儿园周边道路交通安全立体化管理。中队人员由教育、交警部门共同选配,教育部门主管并承担学校协管员选配、工资待遇、服装装备、校车审批责任,交警大队监管并履行教育培训、交安宣传、秩序维护、校车管控、设施完善、违法查处职能。三年多来,通过建立基础台帐,设立校区交通治安警务室,强化专职校园交通协管员培训,举办校园交通安全万人签名活动,施划校区周边道路标线,增设斑马线、减速带、标牌,以及创设“十个一堂课”特色活动,开展“手牵手、亲情帮教育交通安全十贴士”活动,实施“护卫天使”行动,使全县师生受教育覆盖面达100%,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明显改善,交通事故保持“零”发状态,赢得了广大师生、家长的交口称赞。
(二)成立农机管理中队,实现警监联动,联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呈现零缝隙覆盖。
为了弥补公安交警有权缺人、农机监理有人没法的缺陷,扫清农村道路农用机械、五类车交通安全监管的“盲区”,他们在2009年11月成立了农机管理中队,中队成员由农机监理站、交警大队民警分别选配、实施,设立全县农用机械、五类车台帐,集中开展“三夏”“三秋”交通安全生产宣传,农机及五类车的报户率、检验率及持证率不断提高,重要农时季节安全巡查收效明显。联合执法三年来,累计印发宣传资料5.8万多份,举办交通安全宣传展览253场(次),纠正违章驾驶4312人(次),处罚违章载客214人(次),查处无证(牌)驾驶56人(次),消除不安全隐患819起,全县乡村道路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9.3%以上,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呈现出“三多三少”的良好态势,即自觉挂牌办证的人多了,无牌无证的车辆少了;按章安全驾驶的人多了,超速超载违法载客的人少了;遵守交通法规的人多了,不安全的事故减少了,从根本上化解了农机监理有人无权、交警大队有权缺人的局面,盘活了交警、农机监理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了联合执法优势,呈现出监管重心下移,执法关口前移,交通安全无缝覆盖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成立客运出租车辆管理办公室,实现捆绑联营,利益共享,落实源头预防,通村客车交通安全实现规范化管理。
为了重特大交通事故源头预防,保障通村客车安全运营, 2009年11月,县道路运输管理所、交警大队在玉祥汽车站联合设立客运出租车辆管理办公室,抽调交警、运管部门10人,对全县境内16条班线95辆通村客车、100辆出租车等进行规范化管理。客运办完善细化县内客运、出租车辆档案,逐车逐人定期签订安全责任书,严格出站车辆安全技术条件检验,强化司乘人员安全教育,严厉查处站外揽客、倒客、超员安全隐患。同时在五一、中秋、春节等节假日及其它运输高峰推行“捆绑联营”机制(即:客车驾驶员固定,乘务员交叉跟车,轮换监督经营,车辆运营收入统一上交,收益平均分配;遇有客源流量低于日平均水平,每路客车按饱和数量实施短暂计划停运,降低油耗。)“捆绑联营”机制推行实施以来,客车运营途中超员、超速基本杜绝,兜客、抢客、拉客现象显著减少,客运车主、司乘人员及广大乘客普遍反映良好,每台客运车辆月降低运营成本约40%,运营利润率增加约35%,客车运行频率显著提高,农用车载人市场被有效分割,城区低速慢行载客现象大为改观,有效预防和减少了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收到了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双丰收”。
三、启示及建议
(一)几点启示
1、党委政府及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是推动新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武功县委、县政府先后16次专题研究道路安全工作,创新建立了党政议决、视察评议、协调督导、考核奖惩“四项机制”,解决了相关部门内设机构、职级待遇、基础建设、经费保障和交通协管员招聘等实际问题,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2、构建全社会齐抓共管大格局是做好新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坚实基础。
武功县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坚持常态工作,精心协调督导,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全县季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序列,奖惩兑现,有序推进,形成了党委政府主导、主体涵盖全面、职责细化落实、风险共担共负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格局。
3、增强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是深化新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根本保证。
武功县将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同时不断增减城乡交通安全宣传公益广告牌、温馨提示标语牌、交通事故警示台、交通安全文化宣传墙的数量和覆盖面,通过互联网站、电视台、手机短信、固定电话彩铃、村级广播进行立体化宣传,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广大群众及中小学生的交通法规和安全常识普及率不断提升,社会公众文明出行意识进一步提高。
4、善谋实干、勇于创新是推进新时期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不竭动力。
武功县始终坚持“善谋实干、精抓细管,立体防控,综合整治”工作原则,重点突出工作的前瞻性、创新性和实效性,先后建立完善了红黄旗考核、责任捆绑、交巡警联巡联防、校区延伸管理、车辆叠加式管理等9项工作机制,明确管理职责,延伸管理触角,消除管理盲区,推动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向现代化、专业化转型。
(二)几点建议
1、成立杨陵校区安全管理办公室。由教育局、公安局联合发文成立,人员由教育局、公安交警抽调专职人员组成(教育局、交警队各5名共10人),坚持以教育局管理为主,交警队协助管理的原则,职责是:积极履行校园交通安全宣传、师生平安出行、建立健全校园周边交通标志标牌、校车排查管控、校车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环境整治等六大职能。
2、成立农机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农业局、公安局联合发文成立,人员由农业局(农机监理)、公安交警抽调专职人员组成(农业局5名,交警队3名共8人),坚持平行管理的原则。主要任务是:以农机安全生产为中心,以农机交通安全管理为重点,通过入户宣传、上门办证、强化审验、技能培训、田间指导,对重点路段、重点时段和重要农时季节及集会场所的安全巡查,使农机管理走上良性化发展轨道。
3、成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由交通局、公安局联合发文成立,人员由交通局(运管所)、公安交警抽调专职人员组成(交通局5名,交警队3名共8人),坚持以交通局管理为主,交警队协助管理原则。职责是:对全区所有公交车、出租车、班线车、货运车及高速客运车进行规范化管理,严查站外揽客、倒客、超员等安全隐患,同时在运输高峰期推行“捆绑联营”机制。
4、建议区政府解决相关部门内设机构、职级待遇、基础建设、经费保障和交通协管员招聘等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