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个普通小镇,甚至连像样的街道都没有;如今,变成“一城三镇一批新型社区”的现代田园都市。日前,走进农科城,目睹了一个活力四射的杨凌。
镜头一:“村转居”演奏和谐曲
城市的扩张,必然伴随着拆迁改造。近年来,杨凌累计投资34亿元,完成了城区主干道延伸拓宽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商业住宅100多万平方米,实施了一批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最引人注目的城区规划范围内的“村改居”工程,2010年起,先后实施了10个村的搬迁改造任务,启动了景苑社区等6个集中安置小区建设项目,累计建成安置房66.5万平方米,1700多户6000多农民搬进新居,2.6万农民进城落户,变为城里人。
身份的改变只是表象,更重要的是背后一系列政策的相继到位。为了安排好农民进城落户,杨凌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对他们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保障。尤其在就业方面,实行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就业失业登记制度,不断加大培训和创业扶持力度,累计新增就业岗位8000多个。
镜头二:田园村庄让人羡慕
去年初,杨凌按照“村村优美、家家富足、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建设总体思路,全面开展田园村庄创建活动,围绕“环境、产业、服务、素质”四大提升工程,营造林草丰茂、绿色自然、环保安全的宜居环境,使农民享受着与城市人的同等生活。目前,已投入880万元,创建田园村庄16个。
作为首批参与改建的村庄,斜上村对全村实行门前统建,管道改造,安装路灯。“村收集、乡清运、区填埋”的垃圾处理方式,更是消除了垃圾遍地,蚊蝇乱钻、塑料袋乱飞的现象。“以前农村环境差,垃圾随处扔。现在谁再乱扔垃圾,自己都不好意思。”村民王春霞说:“现在农村和城里不差两样,空气还好,城里人都羡慕哩。”
镜头三:产业兴旺安家乐业
田园村庄建设,在改善群众生活的同时,也推动了农业发展。去年,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841元,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
斜上村是杨凌“三网融合”示范村,如今村上信息化程度已达到40%左右。村支书任让席说,全村300多户村民,80多户安装了宽带电视,接通了互联网络。网络不仅活跃了村民的生活,还带来了丰富实用的科技知识,促进了产业发展。全村农业设施大棚与猕猴桃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去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2746元,远高于全区水平。
农民增收、安居乐业,是杨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杨凌利用自身科技优势,不断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蒋家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约1300亩,在新品种、新技术引领下,产品热销市场,村民个个富得“流油”。最近,一部分农民的猕猴桃还用上了二维码,不管在市场上销售到哪里,都能实现产品追溯。不仅增强了农民环保意识,还促进了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来源:陕西日报)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