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工作动态 / 正文

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关中高陕北两极分化

来源:住建局 发布时间:2013-11-12 16:10
  由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陕西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中国经济出版社联合举办的首届《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及第二届《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发布暨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论坛11月10日上午举行。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评价报告(2013)》是国内首部以一个省全部县域的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为研究对象的著作,以陕西83个县(包括3个县级市)为样本,对其2011年城乡发展一体化和三个分维度的城乡发展水平作了科学测度与排名。2011年陕西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前十位的县分别是:神木、府谷、高陵、凤县、吴起、志丹、黄陵、靖边、洛川、韩城。2011年陕西城乡发展一体化排名后十位的县分别是:平利、佳县、紫阳、富县、延长、岚皋、清涧、镇巴、子洲和黄龙。多部门领导、高校专家学者等莅临发布会现场并参加了论坛。
  空间
  高陵兴平三原等10 县(市)代表最高水平
  《报告》显示,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呈现“关中高、陕北低、陕南居中”的特征。高陵、兴平、三原等10个县(市)代表了陕西城乡空间一体化的最高水平。这些县(市)由于地处关中地区,地形平坦开阔,交通便利,城乡间往来密切,现代农业发展加快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城镇化水平较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为信息化时代城乡居民的信息传递、沟通交往提供了有利支持,为第一梯队。
  扶风、凤县、府谷等22个县是陕西城乡空间一体化较高地区,为第二梯队;第三梯队包括礼泉、镇安、商南、汉阴等35个县,在陕西83个县(市)中属于发展水平居中县域;第四梯队包括太白、华县、周至、镇坪等16个县,代表了陕西落后县域的城乡空间一体化水平。
  经济
  10 个县(市)“领队”城乡经济一体化最高水平
  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呈现“关中、陕北内部两极分化,陕南普遍偏低”的特征。府谷、神木、吴起、志丹、黄陵、凤县、高陵、洛川、靖边、韩城10个县(市)代表了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最高水平,为第一梯队。这些县(市)由于资源禀赋优越,县域特色工业体系初步形成,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加之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产业布局加快调整,促进城乡经济主体之间收入、消费趋于协调,从而提升了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
  定边、略阳、安塞、户县、岐山、宁陕、凤翔等33个县是陕西城乡经济一体化较为先进的地区,为第二梯队。
  勉县、南郑、镇安、永寿、商南、麟游等27个县属于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居中偏下的县,为第三梯队。
  子洲、岚皋、旬阳、蒲城等13个县县域资源禀赋较差,产业发展落后,导致经济基础薄弱,从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乡经济一体化水平较低,为第四梯队。
  社会
  绥德神木甘泉等12 个县(市)为第一梯队
  城乡社会一体化水平呈现“关中高,陕南低,陕北两极分化”的特征,排名前10位的县(市)平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为83.97%,远高于陕西83个县(市)平均水平。神木、甘泉、宜君、志丹、三原、麟游、眉县、韩城8县农村社保覆盖率为100%,推动了城乡社会一体化进程。
  城乡社会一体化的第一梯队包括绥德、神木、甘泉等12个县(市);第二梯队包括高陵、太白、府谷等19个县(市);第三梯队包括山阳、永寿、陇县等44个县(市);第四梯队包括武功、汉阴、横山等8个县(市)。
  差异
  西安宝鸡榆林排前三安康商洛铜川排后三位
  陕西各市城乡发展一体化得分排名前三的是西安、宝鸡、榆林,排名后三位的是安康、商洛、铜川。陕北的榆林、延安两市均处于排名前半部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整体偏高,原因是陕北地区部分县(市)资源丰富,高速发展的经济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提升了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陕南地区的三个市均属于排名的后半部分,陕南地区以山区为主,经济发展基础较差,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相对较低。关中地区的西安、宝鸡、咸阳三市排名靠前,但渭南和铜川的城乡发展一体化则相对靠后,说明渭南和铜川需要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
  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有6 种模式
  西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教授、博导,陕西永秀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白永秀就研究城乡发展一体化得出10个结论,其中,提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多样性,防止一刀切。就陕西来看,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有6种模式,即大城市产业拉动型、资源产业拉动型、综合优势产业拉动型、特色产业拉动型、现代农业产业拉动型、生态旅游产业拉动型。他认为,陕西县域城乡发展一体化处于起步阶段,城乡发展一体化与城乡差距扩大同时并存。一方面陕西在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在不断流向城市,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因此,要重视村镇结构调整,该外迁的村庄外迁,该合并的村镇合并。(来源:三秦都市报)马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