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指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位于陕西省的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作为唯一一个国家农业示范区,成立16年来,坚持不懈地改革探索,不仅在农业科技创新和示范推广的体制机制上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也在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不仅探索出了高效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破解新形势下“三农”问题摸索出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径。
公共服务不分“城里人”“农村人”
杨凌在统筹城乡政策过程中,立足“三度”增减,实现群众利益最大化。一是增加“宽度”,比如,统一调整全区中小学师生比例,使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享受一样的教育资源;二是提升“高度”,比如,把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由原先的一级医院农村居民报销75%、城市居民报销85%,统一提高到90%,使城乡居民享受的政策补助同步提高;三是缩减“长度”,就是确保时效,把原先农村居民低保补助一季度发放一次,改为和城市居民一样,一月发放一次。
为了尽快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政策完全一体化,让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受到同样的公共服务政策,今年年初,杨凌示范区制订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工作分解表》,不但将推进城乡一体化纳入考核范围,还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并安排部署了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城乡规划建设、深入推进户籍改革、城乡道路交通一体化等五个大类32项具体工作项目,每项都落实到具体部门,每项都明确了具体时间。
“一盘棋”布局“一体化”
按照“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杨凌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制了《杨凌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在城市、小城镇、新型社区和田园农庄建设等规划中,明确生产区、生活区等功能定位,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三统一”原则,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到位、社会公共事业全面发展的城乡建设新格局,实现了规划一张图,建设一盘棋,形成城乡生产、生活、生态有序结合,建设用地功能协调互补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比如,杨陵区的五泉镇,按照规划被定位为“杨凌示范区副中心、现代农业园区核心示范基地”,设计成“两心、三轴、五片区”的城镇空间格局。2011年被陕西省政府列为重点示范镇之一,他们计划用3—5年的时间把五泉镇建成经济发达、社会和谐、生态优美的现代田园小城镇。目前,镇中小企业园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并招引部分企业入驻,高标准的镇中小学、中心幼儿园和卫生院等全面建成投用。
守住“杨凌农科”的招牌
杨凌示范区是国家于1997年7月29日批准设立的唯一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科技部等23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杨凌示范区始终紧紧抓住自身优势,全力发展现代农业,为城乡发展“造血”。从2008年开始,围绕“现代农业看杨凌”目标,杨凌累计投资20多亿元,基本建成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培育形成了设施蔬菜、经济林果、畜牧养殖等八类主导产业。通过园区建设实践,杨凌也探索出了行政推动、项目整合、土地流转、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一套有效机制,破解了建设过程中“组织方式、资金、土地”等诸多难题,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质量安全、市场营销等体系。(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马莹